你知道吗?保质期并非判定食物品质的“金标准”
- 发布时间:2020-12-31
- 阅读量:
- 作者:唐芳
- 来源:科技日报
- 责任编辑:食品界
- 分享到:
近年来,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在豆瓣平台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今年9月创建以来,不到3个月就吸引了两万多网友加入。
但网上与临期食品相关的传言也不少:吃临期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千万不能给孩子吃临期食品、临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若食物未滋生细菌保质期可延长
临期食品是指临近保质期而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离保质期越近的食品价格越便宜,通常为原价的20%到50%。究竟离保质期还有多少天的食物,属于临期食品呢?
2012年,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制定了临期食品的期限要求。其中,北京市将临期食品分为6个级别的期限标准,不同保质期的食物,其临界期也从到期前45天至到期前1天不等。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食物,其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牛奶、活菌乳饮料等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到4天。
按照这个标准分级,临期食品和保质期一样,也有一定的期限要求。
“即便食品快到保质期,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吃,日期并非判定食品变质与否的‘金标准’。”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营养师阮光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质期是食品生产商对产品质量的承诺期,可以将其理解为“最佳食用期”和“此前食用最佳”。不过,食品的保质期并不等于食品的最后可食用日期。
“除保质期外,消费者还应注意食品储存和包装状况。保质期内的食品若储存不当,也可能提前变质。若食品保存得当,即便过了保质期一两天,也可食用,只是口感可能会打折扣。”阮光锋说,例如,散装或非真空包装的坚果、食用油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即使常温保存,有时也会在保质期内出现哈喇味,这时就不宜食用。
“不过,临期食品虽处在保质期内,但由于存放时间相对较长,购买时应格外注意观察。”阮光锋建议道,可从食用品质和食品卫生品质,这两个方面来考察临期食品。食用品质包括食物的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保质期内的食物在以上方面不应有明显的劣变。食品卫生品质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标准,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科普作家云无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变质”多由微生物繁殖引起,如果食品本身没有滋生细菌,那么食品的保质期就可以被相对延长。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食品都有保质期。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规定,四类食品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它们分别是酒精含量10%及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和固态食糖类。
最好不买冷链临期食品
如果外观、颜色、口感、味道都很正常,那么临期食品在产品质量、营养价值上又是否“低人一等”?
“在营养方面,部分临期食物可能稍差一点,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内,对总体营养摄入影响不大。”阮光锋解释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照、氧气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所有食物包括新鲜食物和包装食品的营养素都会不可避免地被消耗掉,常见的营养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等。因此,国家允许食品包装营养成分表上,营养素含量的数值出现正负20%的误差,因此保质期内的食物,即便其营养素减少了20%都是合规的。
现在购买临期食品的渠道有很多,超市、便利店、网店等,我们最好在哪里购买呢?阮光锋更推荐消费者在线下大型商超购买。“大型商超一般具备尚可的储存条件,其存放的临期食品在安全、品质方面鲜有问题,原则上可以放心购买食用。”他说。
阮光锋还分享了一个选购临期食品的小妙招:关注食品属性。
“肉、奶等冷链食品最好不要等到临界期再买,由于储存环境难以一直保持低温,这类食物容易提前变质;若过保质期,就不建议再食用。而饼干、方便面等质地很干燥的食品,以及糖果、蜂蜜、甜味饮料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即便过了保质期食用也不一定会对人体有影响,因为微生物难以在其中繁殖。”阮光锋说,此外消费者要特别注意,买回家的临期食品最好在保质期前食用完,还要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存放。(记者 唐 芳)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话:010-83155437 邮箱:foodindustry100@126.com
- 关注
- 产经
- 案例
- 人物
- 内幕
- 文化
-
>
【人物】疫情之下,中国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居家隔离、道路封锁、复工延迟、航线停飞等,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
>
【人物】抗疫期间,如何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会让国人永远记住的。因为一场暴发于武汉、被命名为2019-nCoV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迅速席卷整个中...
-
>
【人物】“黄门宴”诠释
在美食界,提到黄珂,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因他在家中常年摆“黄门宴”而闻名于京城。他的故事被国内外众多媒体报道,比如英国...
-
>
【人物】用观点引领时代
记者“认识”曹保印是因为在2007年读他的《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一书。在书中,他记录了女儿天天在月子里的故事,其中也有很大一部...
-
>
【人物】新时代,新药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养生保健也成为了热门话题。怎样才能从日常的膳...
-
>
【内幕】为你揭开“速生
从“速生鸡”到“猪肉钩虫”,从“问题草莓”到“无籽葡萄”,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人们的神经。谣言不仅引发了消费者恐慌,由此...
-
>
【内幕】北京饭店的故事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86年7月,为解决大量外来人口来京“吃饭难”的问题,北京市委和北京饭店在台基厂大街路北口合办了一间对外餐厅,当时我...
-
>
【内幕】喝“千滚水”一
喝“千滚水”会亚硝酸盐中毒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然而,这个“常识”却被列为“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上的第一条流言。科学真...
-
>
【内幕】代餐产品到底是
“代餐”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假日长胖后减肥的“希望”。代餐产品多以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形式销售。在某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到代餐产品...
-
>
【内幕】验明西四包子铺
继去年华天二友居肉饼店就“西四包子铺”品牌归属向网红“西四包子铺”提出质疑并开始维权后,记者近期发现,北京餐饮市场上的“西四包子铺”门店...
-
>
【品味】《你不懂葡萄酒
编者按 日本一流侍酒师,教你喝懂葡萄酒。葡萄酒控必读经典!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葡萄酒知识。本书文字理性、专注又不失风趣,穿插世界知名侍酒...
-
>
【品味】《人人都需要了
编者按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在未来,医学也将步入精准医疗时代。在新的医疗时代,我们将充分利用高新医疗技术来定制治疗护理方法,以前所未有的方...
-
>
【品味】《人生十二法则
编者按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
-
>
【品味】《不要因为走得
编者按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从民生出发,...
-
>
【品味】《AI的25种可能》
编者按 一本书,25个全球最伟大的头脑,洞见6万亿美元AI市场的机遇与风险,政府、企业、个人预判AI趋势的重要依据。 基本信息 书名:《AI的25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