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还能火多久?深度分析“网红茶饮”市场

日期:2017-09-06来源:未知

作者:丁丁

喜茶在2017年的爆红已经成为餐饮业的一个现象级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这家发端于三线城市的茶饮店,如何用5年时间变成刷爆网络的“网红”?本文复盘喜茶从诞生到火爆的秘密,透析其背后正被资本市场逐渐重视并开始追逐的茶饮市场。

image.png

喜茶抓住了“高级”茶饮市场的风口

茶饮店是线下多种业态中比较赚钱的一个,相比餐馆、超市、电影院,茶饮店无疑是坪效较高的商业模式。中国茶饮行业的消费体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茶饮店最初出现的形态是简陋、低端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面积一般只有几平米,多以窗口店形式出现,产品往往是奶精和果味粉冲成的粉末奶茶;

2、消费升级让这些品牌逐渐淡出视线,一些更有卖点的品牌开始出现,如2006年创立的快乐柠檬,2007年创立的COCO都可等。这批被称为“第二代”的茶饮品牌开始注重品牌意识和产品创新;

3、但随着消费者更加注重自身需求和个人风格的体现,强调消费体验和差异化、个性化的茶饮品牌变得更有竞争力。于是,一种更加“高级”的茶饮文化开始涌现,茶饮行业态迎来发展的第三阶段。品牌在扭转奶茶品牌缺乏消费者忠诚度意识上有了实质性的改变,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随,也涌现出不少需要排队一小时甚至几小时的“网红奶茶店”,如喜茶、因味茶、奈雪の茶等。但在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做出品质好的茶,还要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毕竟让年轻人一杯一杯在街边泡功夫茶,可能性不大,这就是市场空白点。喜茶的出现也可以说是刚好抓住了茶饮市场这个机会。

风头正盛的喜茶模式  

1、创办经过  

喜茶创立于2012年,原名“皇茶”,后因商标问题在2016年初更名为“喜茶”,并在同年8月获得由IDG资本以及何伯权共同投资的超1亿元融资。在资本助力下,喜茶开启了从广东向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扩张的路径。喜茶上海来福士广场店火爆的场面一度“逼”得商场动用保安维持秩序。原价20-30元一杯的茶饮,被黄牛和代购炒到七八十元,依然有人买单。这家引起茶饮疯狂排队潮的喜茶上海首店最终给出单日售出近4000杯的成绩单,而作为咖啡巨头的星巴克典型商业街门店的日均销量约为521杯,喜茶一家店销量超过了7家星巴克的总和。目前,喜茶在广州、深圳、上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区有分店63家(包括深圳14店,广州13店,中山11店,佛山4店,东莞4店,惠州3店,江门3店,上海5店,杭州2店,广西2店,北京2店),均为直营店铺。

2、爆红原因  

喜茶爆红的根本原因,还是消费升级的驱动,此外居民收入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的消费习惯,影响着消费品市场。而喜茶从门店布局、产品品质,到客户定位、营销手段都经过精心设计。

1 开店布局

从门店布局来看,喜茶店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程度高,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其中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集聚了大量白领阶层,生活节奏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高,是奶茶品牌重点战略区域。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奶茶产品的不断升级和多样化,以及奶茶产品的不断升级和多样化,奶茶消费人群不断扩展,受众范围逐渐扩大。不过,喜茶对每一个新店的开设都十分谨慎,目前并未开放加盟大肆扩张。尽管从小店起步,但是当喜茶进入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时,就已经放弃了 30 多平米街边小店的打法,而是转投 100 平米的商场店铺策略,布置上也采用北欧风格,看起来时髦舒适。

2 产品品质  

从产品品质方面来看,在如今奶茶饮品大同小异的环境下,喜茶最有竞争力的当属茶底和配方。以目前奶茶市场来说,粉末茶和奶精茶都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喜茶放弃了廉价的奶茶专用碎茶,而是提供乌龙茶、茉莉绿茶等更为优质的茶底。相比传统奶茶店红茶、奶绿的品类,还采用拼配茶方式,提供金凤茶王、四季春等拼配茶底,不仅起了具有传播噱头的名字,而且也起到了一定的配方保密作用。

3 目标定位  

从受众人群来看,喜茶的消费者大多是追求潮流的年轻消费者。80、90年代的千禧一代不同于父辈,对于他们来说,价格往往不是第一考虑的要素,品质和服务,甚至品牌都排在价格之前。喜茶作为一款茶饮品牌,可以说完全瞄准的是年轻消费者,抓住年轻人“不喝一次就out”的特点。这些年轻消费者从产品中收获满足后,会自发的进行分享、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产品,消费信息会越发的透明化。同时,随着消费的透明化,舆论会引导更多的需求,好的品牌能获得更多的青睐。此外,喜茶不再满足于仅为顾客提供购买的功能,更开拓了休闲社交功能。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占地面积较大,店铺内部设置了不少休闲区域,买完奶茶后的顾客可以在此饮茶社交。而黑金店的占地面积较小,约为98平方米,虽然店铺内设置了座位,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选择打包带走。而且,喜茶也不再局限于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早在进入上海之前,喜茶已经开始了品牌合作的尝试。通过与深航进行合作的,进入深航总部“heytea to go”活动,为早间机组人员送上热茶,提升品牌好感度,而且还与酒店、化妆品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

3、差异化运营  

1 热衷社交媒体传播  

网红店的诞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新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喜茶登陆上海后,来福士广场店等待时间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七个小时,黄牛加价起码一倍以上仍“一杯难求”。喜茶自称芝士奶盖茶的始祖,独创了芝士奶盖,除了产品上的独创,在营销上喜茶也不遗余力,获得了融资之后,喜茶开始大范围投放软文广告。这方面,喜茶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拥抱新媒体,尽最大的可能,让喜茶的名字出现在大家的朋友圈和微博里。以上海为例,门店尚未开业,就已经把上海很多微信大号、知名媒体统统砸了一遍。开业前三天买一赠一,然后借助7小时排队效应和消费者自发的晒图,进行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

2 排队文化+饥饿营销共聚  

饥饿营销是一种永远不过时的营销手段,它利用了“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和“人有我无”的攀比心理。饥饿营销中被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排队了。通过控制消费者入场数量或者产品的供给,可以塑造出一种“产品非常抢手”的形象,再利用点人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可能会产生非常好的营销效果。喜茶的一个标志性就是排队,特别是开始的时候,只要有喜茶店的地方都会有排队的现象,当消费者开始怀疑其排队真实性的时候,喜茶已经红了。可以说,喜茶把排队做成了一种文化,通过不断的宣传排几小时长队,反而更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长队从哪里来重要吗?显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要去和大家一起排队。喜茶这种“带入式”的饥饿营销,立竿见影地让排着队的消费者转化为真金白银。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当花费大量时间在排队上时,他们付出的成本已经远超产品本身的价值。这一部分多出来的成本,需要产品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才能让消费者感到满足。对于网红美食而言,这些附加价值体现在限量销售、名人效应等方面,而另一种更具时代特征的附加价值,是它们能够提供的社交体验。人对于这些食物,恐怕并不在乎味道好不好,而是“这是网红,我要拥有”。

总的来看,快速开店,是喜茶目前缩减排队时间的主要措施,而且半年时间过去了,从上海到北京,喜茶依然在排队。第一个排队的人是哪来的已经不重要了。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话:010-83155437 邮箱:foodindustry1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