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滚烫烫 美味香喷喷 生态又环保   常德美食上好佳 回味无穷火辣辣

日期:2017-09-02来源:未知

作者:王汝福

  世外桃源武陵渔,天下美食在常德。常德人聚湘鄂川黔美食之大成,独创特色风味,留给世人太多的回味无穷。常德人自古堪称“美食家”、“好吃佬”,在山水湖泊、青山翠绿中繁衍生息、其乐融融。湖南屋脊壶瓶山,花山鸟岛蒙泉湖,九澧平原鱼米乡,福地洞天桃花源……这里商贸发达,文风昌盛,佳肴美味多得数不胜数!

  石门肥肠

1.jpg

  走进石门县城,以烹制肥肠为招牌菜的餐馆酒家星罗棋布。在石门众多的民间美食中,石门肥肠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石门肥肠以肥肠、猪头肉、辣椒、土豆块、花椒、桂皮等制作的干锅菜为正宗吃法。

  与石门肥肠媲美的是用肥肠熏制的腊肠。将腊肠切成丝、与腊肉、腊心肺或腊肚子、干辣子一同爆炒后用土钵炖起来,香气四溢,腊香味荡气回肠。

  石门县城文庙附近有“石门肥肠一条街”,味道纯正,价格实惠。走南闯北、差旅出行的人们一下火车便忘不了来此吃一顿石门肥肠,因此,石门肥肠成为闻名湘西北乃至全国的一道上等美味佳肴。

  糯米血饼

2.jpg

  糯米血饼借鉴土家香肠的灌法和熏烤,只是肠衣内所灌的原料不同,是土家族的一种独特美味。这道菜,以蒙泉镇夏家巷和壶瓶山人做的最为上乘。

  糯米血饼的制作方法为:先将糯米、猪血拌上食盐、辣椒粉等反复搅和,灌入洗净的猪大肠中,用筷子捣实。糯米血饼比土家香肠每根要长、粗大许多,它是每两尺扎成一个结。扎好后先放在锅或甑内蒸熟,冷却后才挂到火塘的横梁上,用柴火熏烤。半个月后,所灌的血肠便可以食用了。因食用时将血肠切成片状,所以土家人习惯称之血饼。血饼既有糯米的香绵,又有猪血的色泽,或煎或蒸,都将米香、血香释放出来,所以,人们食过土家血饼后,都对其香味赞不绝口。

  土家酸萝卜

3.jpg

  土家腌酸萝卜别具特色,腌萝卜泡制的方法很多,一般做法是:先将萝卜从田地中挖来(这样才保证新鲜),然后洗净,切成条状,在太阳下晒干,太阳不能太大也不能晒的太干,稍稍晒干水分为最好,将晒干的萝卜条、食盐和酸辣椒汁一起放入土家特有的土罐里腌上十来天即可食用。吃在嘴中,感觉酸酸的,还有点咸味,但都很适中,嚼在嘴中,又感觉十分的脆,是开胃之上品。石门南乡和西北乡的制作工艺各有千秋,做得好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这种味道只能品尝,难以言传。

  石门香肠

4.jpg

  石门香肠是石门土家族世代传承的风味名吃,也是款待贵客的佳肴。杀年猪后,土家人一般都会制作一、二十来斤香肠,以备高朋贵客造访时作为下酒菜。土家香肠的制作很有讲究,首先要选猪坐膀上的上等猪肉外加少量的肥肉,将精肉切成条状,和适量的辣椒粉、食盐、五香粉、橘子皮等佐料拌在一起。然后,用手反复揉搓,使佐料和精、肥肉融为一体。再将揉搓好的生肉灌入已洗好的猪肠衣中,一边灌,一边用筷子往肠子内扎,要将灌进的肉扎得严严实实为止。灌完后,按每尺左右用绳子扎一个结,便于悬挂熏烤。在熏烤前先得将其晾干几天,才悬挂于火塘上的横梁,用柴火、锯木粉、花生壳、橘子皮等物慢慢熏烤。熏烤出来的香肠味道好而成红褐色。这道菜,以蒙泉镇谭家湾、凤形地、两河口和壶瓶山泉坪村人做的最原汁原味。

  将粗大红褐色的香肠丢进水中煮沸,然后取出切成片,在油锅中一炒,配之青辣椒,端上桌时便有一阵香气袭来。伸筷夹一片放入口中细嚼,便品味出这种香肠中原来既有精、肥猪肉,又掺有干辣椒粉、花椒、橘皮等佐料的美味,食后满口留香。

  常德火锅

  常德人用餐几乎离不开火锅,就是炎炎夏日也是火锅三五个,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著名的有“腊排骨炖枞菌”、“清水岩河鱼”、“肥肠猪头肉”、“腊肉炖香肠”、“泥鳅炖莴菜”、“土鸡炖板栗”等等。

  常德米粉

5.jpg

  常德米粉是全国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分多种味系,以澧县和津市牛肉粉最负盛名。常德生产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

  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常德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粉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绕、红油、三鲜、炸酱、菌油、酸辣、卤汁、酱汁、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10多种。回族油码更为丰富,主要有牛肉丝、牛杂、羊肉片、卤蛋、羊肚片、鸡丝、鸭条、卤汁、三鲜、炖牛肉、牛排、牛筋、红烧牛肉等10多种。米粉烫好装碗后,调以各种佐料,再盖上油码,餐食时,味美可口,独具风味。

  常德以三种牛肉油码最为有名:一是大西门百年老店“回族黄宪记粉馆”的小它牛肉粉;一是东门“回族黄珍记”的清炖牛肉粉;一是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红烧牛肉粉,其中尤以“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更为著名。“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选用上等半瘦半肥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入公丁、母丁、山柰、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这样烧煮出来的牛肉油码,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与米粉一起食用,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常德米粉已经走出常德,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津市牛肉粉”、“刘聋子米粉”等招牌。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常德市具有独特风味的绿色环保食品。每年三月,人们从野外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再用石碓捣烂,并掺入适量的芝麻和辣子酱,然后切成小块,放在雕有各种表示吉祥图案的木模内,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蒿子粑粑粘性很强,吃起来香甜可口。

  石门土家腊肉

6.jpg

  石门土家腊肉是土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石门和渣

7.jpg

  石门和渣以粒大饱满的黄豆为原材料,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发胀后,用石磨或擂钵将黄豆磨成糊状,称为稠糊。在稠内调以碎腊肉、辣椒、花椒等配料,放入锅中煮沸,待煮熟后从锅中舀起,并加上适量的香葱、味精、香油等佐料即成。石门和渣吃起来清香可口,既甜且辣,有开胃的奇效,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桃源铜锤鸡腿

  桃源铜锤鸡腿因其形状象铜锤,故名,此种菜肴必须用桃源鸡制成,因桃源鸡腿肥厚,肉质细腻,做出来的铜锤鸡腿芬芳扑鼻,味美可口。其制作方法如下:

  取桃源鸡肉一块,开成片,然后用糖酒汁腌制,再上干生粉,生粉内也可加蛋黄拌和。完成这些工序以后,便可制成“铜锺”。做“铜锤”时,先取一片上好生粉的鸡肉,中间放一根鸡骨,滚成圆柱形状,再在蛋泡浮是浸一下,下油锅炸成金黄色。蛋泡浮即是将鸡蛋白打制成泡沫状。下油锅时,油温热至五成。炸成金黄色的鸡腿从油锅捞出之后,将餐巾纸剪成丝状,用浆湖粘在鸡骨上,成为装饰品。完成这道工序之后,桃源铜锤鸡腿便已制作完毕,最后只剩下拚盘一道工序。

  拚盘时,视其每桌的人数,每盘装10-12只,即每人一只,剪花的餐巾纸衬托铜锺鸡腿的壮实与金黄,别具一番风采,吃时捏住鸡骨,既方便又卫生。

  常德鱼翅席

8.jpg

  位于沅水之滨的常德市鱼肴久负盛名,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鲤鱼藏珠”、“天女散花”等20多种鱼肴的烹调方法。其中,富于地方特色,具有独家风味的“常德鱼翅席”更是名传遐迩。

  “常德鱼翅席”烹饪技艺在形、色、香、味上独出心裁。其中主料精细考究,主要是细嫩肥腴的鲜活淡水鱼及肥鸡、嫩鸭、水鱼、田螺等,辅料用本地所产的蚕豆、湘莲、莴苣、豆腐、枇杷;佐料更具有地方风味,有姜、葱、蒜、辣椒等20多种。其烹制方法有蒸、焖、煨、烩、酥、烧、炸等10多种。

  “常德鱼翅席”由16~28盘组成。目前,常德市烹制的“常德鱼翅席”以常德宾馆和津市望江楼餐厅制作技艺最佳,两家花色品种达30多样,其中有油辣肥鸡、水晶鸭块、火腿蚕豆、油酥桃仁、茭儿鸡丝、锅贴鱼片、焦炸田螺、酸辣肚尖、组庵鱼翅、叉烧湘鸭、奶汤三味、武陵水鱼、什锦湘莲、口磨菜心、白汁鳊鱼、绞丝三汤、麻香肉丁、凤尾莴苣、双黄合烧、鸡啄豆腐、银丝花卷、虾仁酥合等。

  安乡多味鱼丸

9.jpg

  “像鸡蛋没有黄,像元宵没有糖”,这是人们对常德安乡有名的风味特产——多味鱼丸的赞誉之词。安乡滨临洞庭,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鱼的产量多、品种多,人们吃鱼的花样也多,鱼肉丸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安乡制作鱼丸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之际,在宴席上就有了鱼丸做的菜肴。在安乡流传着“请客不做鱼肉丸,十二大碗也不爱”的说法,那时安乡有名的雨花天、乐春园等酒家,做的鱼丸闻名遐迩,宾客纷至沓来。

  安乡鱼丸有多种制作方法,有用手工制作的,有用机械制作的。制作的鱼丸,有甜的、咸的、辣的。最近,安乡罐头厂在继承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又创制出了多味鱼丸,多味鱼丸博采国内众家之长,开创了国内淡水鱼制品加工的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用它制作的罐头,远销国内外,成为常德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多味鱼丸以鱤鱼、乔鱼、鲢鱼等上等鱼为基本原料。制作时,将大小基本一致的各类鱼清洗去掉鳞和内脏,然后经剖片、采肉、擂溃、调料、搅拌、成形、油炸、杀菌几道工序,制作出的鱼丸大小一致,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多味鱼丸所加佐料极为丰富,有味精、生粉、酒、辣椒油、白糖、胡椒等多种调味品。品尝它,顿觉香气四溢,五味俱全,鲜美可口。

  用多味鱼丸制作罐头,食用方便,便于携带,储藏期长;把它凉拌、红烧、下汤,是席上珍品。多味鱼丸从问世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食用者的青睐。

  鼎城年粑粑

10.jpg

  常德市鼎城区民间制做的一种时令小吃,叫年粑粑。吃年粑粑尤其以洞庭湖区最盛,每年冬至过年,鼎城民众便家家户户都做年粑粑。粑粑有两种:一种是糯米与粘米三七或四六参半,通过磨粉、蒸、扎,制成形如月饼,印上花纹的粑粑,名“花儿粑粑”。另一种是全部用糯米制成,非常酥软的粑粑,名“糍粑”,吃法各异,有糖煎的、油炸的、甜酒煮的,吃法佐以各种调料,风味独特,久吃不厌。

  澧县牛肉粉

11.jpg

  湖南最早的牛肉粉诞生于澧县。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新疆维吾尔人的一支迁到了湖南常德澧县澧东乡团结村(现名)。地处洞庭湖区的澧县以大米为主食,可回民们怎么也忘不了故乡清真牛肉面的味,于是他们便制作出米粉,作为面条的替代品,创造出了湖南最早的清真牛肉粉。

  起初,回民做的牛肉粉口味很清淡。时间长了,他们渐渐也适应了当地的口味,做的牛肉粉也变辣变咸了,形成了一种带有香辣特色的清真牛肉粉。

  澧县牛肉粉是 “澧县回族馆”为正宗。澧县回族馆的原经理刘后英八十年代下海在县人民医院前经营一家长寿牛肉粉馆,五年内迅速成长为一家拥有百万资产的大酒店,这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澧县长寿大酒店遗憾的是刘后英以后基本放弃了牛肉粉的经营。这期间在酒店的一些徒弟出师后由于没什么本钱开酒店,而经营澧县牛肉粉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好的项目,所以大都出去开特色牛肉粉馆。现在在全国开常德澧县津市牛肉粉馆95%以上的人都是澧县人。

  津市牛肉粉口味柔和本香,而澧县牛肉粉的口味则讲究刺激鲜香。做这种特色牛肉粉,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法,主要在于做牛肉油码和汤料的香料配方。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话:010-83155437 邮箱:foodindustry1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