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 从潜江“游”向世界
- 发布时间:2023-08-11
- 阅读量:
- 作者:孙瑜
- 来源:食品界
- 责任编辑:食品界
- 分享到:
1月29日,两大盆热气腾腾的小龙虾端上了湖北潜江郭家人的饭桌,为亲朋好友间的聚会增添了一份“新年红”。
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以“小龙虾之乡”闻名,也是“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和小龙虾交易中心。
“20多年来,小龙虾产业壮大成潜江‘金字招牌’,综合产值超600亿元,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2万人脱贫致富。科技为小龙虾成为‘网红’并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潜江市科技局局长尹征告诉记者。春节前后,记者走访了相关单位基层科技工作者,探索小龙虾产业壮大背后的科技奥秘。
“虾-稻-蛙”生态养殖
春节前夕,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科技特派员彭宣国风尘仆仆赶往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他要去看看,小龙虾良种育种繁育和多模式种养基地试验田里的水草长得怎么样了。
车越过一亩亩良田,枯草阡陌勾画田地的脉络。水像清澈的玻璃,映照着冬日天空。
“这些田已经上水了!”彭宣国透过窗户,指着远处的试验田告诉记者,水草是小龙虾的栖息地,为虾提供生长养料。前不久水草才播下去,等成功扎根、丰度提上来,就能放虾苗了。
车停在“虾—稻—蛙”多模式种养试验田前。两位小龙虾养殖户得知特派员要来,早已迎出来。寒暄几句后,彭宣国便脱下外衣,穿上防水裤,进了田。
“地上有冰凌!你们小心滑!”彭宣国一边招呼众人,一边弯下腰,抓起一团水草查看。两只手扒拉一番,他高兴地发现,水草已经长根了。
养殖户们也探头看。彭宣国告诉他们,这种水草的学名叫伊乐藻,喜欢阳光,温度再高点会长得更快,再等10天左右,应该就能放虾苗了。
一位养殖户感慨:“要等几天,怎么判断,特派员最清楚,我们跟着专家学了不少!”
彭宣国告诉记者,“原来农户单种水稻1亩田也就赚一二千元,如果‘虾稻共作’,收益有四五千元。现在市场上蛙很盛行,我们想把‘蛙’放进生态田里,老百姓收益能更高!”
潜江小龙虾品种为克氏原螯虾,肉质鲜美,是当地特色良种。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和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揭榜挂帅”做克氏原螯虾良种培育项目。
“这几块田是和桂院士一起做育种的,水草也长根了。”彭宣国指着一团团水草对记者说,预计今年3月,桂建芳院士会来指导项目研究工作。
生冻虾尾前景广阔
在阳光的照射下,穿着晶莹剔透“冰衣”的鲜红龙虾尾,令人垂涎欲滴。
“这箱速冻优质龙虾尾运用了新型包冰设备进行生产,卖得不错。”潜江市湖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耕)负责人蒋小星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家产品。“这款汤料茴香小龙虾解冻后可以直接食用,在瑞典等国家非常受欢迎,最高峰时年销量达800吨。”
2018年,蒋小星返乡创业,和父亲一起建立了湖耕。目前,他对公司“生冻虾尾”产品寄予厚望。
生冻虾尾鲜嫩度高,商品价值也高,但存在加工原料要求高、出品率低和冷冻过程品质不稳定等问题。由潜江市科技局牵线搭桥,2022年9月,湖耕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合作申报了重点研发专项《高品质生冻虾尾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
“生冻虾尾加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新鲜原料的品质,商品价值是熟冻虾尾的2倍。合作项目预计将生冻虾尾产量提高20%以上。”蒋小星告诉记者。科技赋能,小龙虾口味更丰富、质量更好,加工产品也更多样化。在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山),记者看到了玻璃罐子装着的甲壳素。
早在2010年,华山和武汉大学就开始合作研究甲壳素,将从虾壳中提炼的甲壳素进行精深加工,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甲壳素衍生制品年销售收入约占公司整体营收三分之一。1月29日,一辆辆大卡车开进、驶出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它们承载的鲜活水产品可在6-16小时到达国内约500个城市。
目前,潜网集团“虾谷360”的技术人员正在升级平台系统。升级后的平台将实现物流车辆实时追踪,更迅速地反馈商品信息。
“我们还将建设10万吨冷链仓储项目(虾谷智慧云仓),让潜江小龙虾走得更远!”虾谷360平台负责人何涛信心满满地说。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话:010-83155437 邮箱:foodindustry100@126.com
- 上一篇:库迪咖啡再掀营销热潮
- 下一篇:太平猴魁: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 关注
- 产经
- 案例
- 人物
- 内幕
- 文化
-
>
【人物】疫情之下,中国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居家隔离、道路封锁、复工延迟、航线停飞等,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
>
【人物】抗疫期间,如何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会让国人永远记住的。因为一场暴发于武汉、被命名为2019-nCoV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迅速席卷整个中...
-
>
【人物】“黄门宴”诠释
在美食界,提到黄珂,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因他在家中常年摆“黄门宴”而闻名于京城。他的故事被国内外众多媒体报道,比如英国...
-
>
【人物】用观点引领时代
记者“认识”曹保印是因为在2007年读他的《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一书。在书中,他记录了女儿天天在月子里的故事,其中也有很大一部...
-
>
【人物】新时代,新药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养生保健也成为了热门话题。怎样才能从日常的膳...
-
>
【内幕】为你揭开“速生
从“速生鸡”到“猪肉钩虫”,从“问题草莓”到“无籽葡萄”,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人们的神经。谣言不仅引发了消费者恐慌,由此...
-
>
【内幕】北京饭店的故事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86年7月,为解决大量外来人口来京“吃饭难”的问题,北京市委和北京饭店在台基厂大街路北口合办了一间对外餐厅,当时我...
-
>
【内幕】喝“千滚水”一
喝“千滚水”会亚硝酸盐中毒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然而,这个“常识”却被列为“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上的第一条流言。科学真...
-
>
【内幕】代餐产品到底是
“代餐”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假日长胖后减肥的“希望”。代餐产品多以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形式销售。在某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到代餐产品...
-
>
【内幕】验明西四包子铺
继去年华天二友居肉饼店就“西四包子铺”品牌归属向网红“西四包子铺”提出质疑并开始维权后,记者近期发现,北京餐饮市场上的“西四包子铺”门店...
-
>
【品味】《你不懂葡萄酒
编者按 日本一流侍酒师,教你喝懂葡萄酒。葡萄酒控必读经典!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葡萄酒知识。本书文字理性、专注又不失风趣,穿插世界知名侍酒...
-
>
【品味】《人人都需要了
编者按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在未来,医学也将步入精准医疗时代。在新的医疗时代,我们将充分利用高新医疗技术来定制治疗护理方法,以前所未有的方...
-
>
【品味】《人生十二法则
编者按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
-
>
【品味】《不要因为走得
编者按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从民生出发,...
-
>
【品味】《AI的25种可能》
编者按 一本书,25个全球最伟大的头脑,洞见6万亿美元AI市场的机遇与风险,政府、企业、个人预判AI趋势的重要依据。 基本信息 书名:《AI的25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