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二三四”,弘扬餐饮文明
- 发布时间:2021-04-29
- 责任编辑:张卫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一重要指示,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课题再次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必将对餐饮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如何弘扬餐饮文明,可以概括为做好“一二三四”。
一、坚持“一”个主旨——勤俭节约
早在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公务用餐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表明了我们党对制止铺张浪费不良歪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批示指示,突出的一个中心主旨,就是勤俭节约;剑指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铺张浪费;明确的一大目标,就是改进作风。这是我们党正风肃纪、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的又一重大实际举措。
二、倡导“两”大行动——光盘行动、打包行动
2013年以来,全国餐饮行业掀起了“光盘行动”餐桌文明新风,提倡人们吃光盘中餐,就餐不浪费,实在没吃完的则提倡“打包”带走,使得“光盘行动”、“打包行动”一时间成为流行热搜词语。2017年7月,商务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餐饮行业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工作,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如今,“光盘行动”、“打包行动”可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对改变人们餐饮消费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餐饮单位,还是机关企事业食堂,抑或家庭用餐,光盘不剩饭、打包再食用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值得今后继续深化巩固和坚持。
三、把握“三”道环节——餐饮“前”“中”“后”环节
餐前环节,源头控制做饭的量。譬如做衣服,有量体裁衣的说法。那么,对于制作餐食而言,也应该有量“人”做饭。依据人数、饭量,合理控制把握做饭的量,有多少人就做多少饭,是最实际可行的做法。
餐中环节,适度点餐打饭。通俗来说,就是吃多少点(打)多少,每次少打多添,管饱即可。有的餐饮单位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项目,都是控制餐饮浪费问题的直观有效举措,值得大力推广。
餐后环节,倡导剩食再利用。在符合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部分剩余菜品当次没吃完,是完全可以下一顿加工继续食用的。这在食物储藏技术成熟的今天,早已不是什么难题。对于餐后剩余的菜品,该打包的就打包,该冷藏保存的就保存,再次食用前只要做到充分加热、烧熟煮透,并不影响正常食用的。经过近几年大力推动和宣传,如今餐饮企业都有免费打包服务,更加方便顾客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宣扬“四”种理念——绿色、文明、时尚、美德
拒绝餐饮浪费行为,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宣传和广泛参与。具体来说,应抓好四种理念的宣扬。
一是绿色理念。积极宣传节约用餐,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卫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二是文明理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打包行动,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进步的体现,也是人人应具备的自觉养成。三是时尚理念。拒绝餐饮浪费行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是迈向高品质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四是美德理念。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贯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千年不变。倡导餐桌文明的行为,必将成为一种新的修养和礼仪,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不应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宣传上的口号,而应是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的举措。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级人员都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珍惜粮食、文明就餐,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维护粮食安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话:010-83155433或458606221(微信)。